熱門部落格連結

我的博客來馬上到博客來購物 我的通路王加入通路王

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

父親與民國:白崇禧將軍身影集(上下冊)

父親與民國:白崇禧將軍身影集(上下冊)父親與民國:白崇禧將軍身影集(上下冊)※點我購買※

父親與民國:白崇禧將軍身影集(上下冊)※點我購買※

我寫《臺北人》,卷首即表示,是為了--紀念先父母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。這部身影集,正是那一整個時代的縮影。
-白先勇
  《父親與民國》系列書為白崇禧將軍之子、知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為其父編著的畫傳,分上下兩冊,上冊為《戎馬生涯》,分〈北伐〉、〈蔣桂戰爭.建設廣西〉、〈抗戰〉、〈抗戰勝利.國共內戰〉四章;下冊為《台灣歲月》,分〈台灣歲月〉及〈家族親情〉兩章。全書收錄約600張白崇禧將軍的珍貴影像、報導剪影,並由白先勇先生撰寫圖說及一篇篇小故事。全書洋溢著深刻雋永的父子情,更有許多還原歷史現場的珍貴畫面與史實追記。
  上冊【戎馬生涯】
  父親一生參與了民國的興衰,他本人就是民國史的一部份。在卷帙浩繁的民國史冊中,父親的身影應當立在相當醒目的位置。
-白先勇
  白崇禧,一八九三年三月十八日生,廣西臨桂縣人。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,武昌起義那一槍,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。
  十八歲的他,瞞著家人參加「廣西學生軍敢死隊」,隨軍北伐。兩位哥哥到桂林城北門去守候攔截,誰知他暗暗將武器裝備託付同學,自己卻輕裝從西門出去,翻山越嶺與大隊會合。十八歲踏出桂林西門那一步,他便走出了廣西,投身入滾滾洪流的中華民國歷史長河中。
  北伐軍興,他率部由廣州打到山海關,對完成北伐做出貢獻。抗日戰爭,他運籌幃幄,決戰疆場,抵抗異族入侵,立下汗馬功勞。國共內戰,他更率部與共軍戰至一兵一卒,是與共軍戰到最後的一支軍隊。為了保衛民國,他奉獻了一生。
 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,他自海南島飛台灣。在風雨飄搖之際,他選擇入台,與中華民國共存亡,用他自己的話,是「向歷史交代」。
  下冊【台灣歲月】
  台南天壇重修落成,他替鄭成功書下「仰不愧天」的匾額。綜觀父親一生,這四個字他自己也足以當之。
-白先勇
  白崇禧將軍在台的十七年,雖然過著平淡日子,但內心是沉重的,大陸淪亡一直是他痛中之痛。他念茲在茲的仍是反攻復國的大業。
  民國五十五年,離過世前不久,他託人攜帶一封長信給旅居香港昔日同僚廣西省省長黃旭初,信中言不及私,通篇都在分析國際大勢及國軍反攻大陸的可能性。
  他在台灣的晚年也過得並不平靖,沒有受到一個曾經對國家有過重大貢獻的軍人應該獲得的尊重。但他並未因此懷憂喪志。
  在台灣,他於逆境中始終保持著一份凜然的尊嚴,因為他深信自己的功在黨國,他的歷史地位絕不是一些猥瑣的特務跟監動作所能撼搖。最後他死在中華民國的土地上,是他求仁得仁。
作者簡介
白先勇
  民國二十六年生,廣西桂林人。台大外文系畢業,愛荷華大學「作家工作室」(Writer’s Workshop)文學創作碩士。
 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,幼年居住於南寧、桂林,民國三十三年逃難至重慶。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、上海、漢口、廣州。民國三十八年遷居香港,民國四十一年來台與父母團聚。民國五十二年赴美留學、定居,民國五十四年獲碩士學位,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,民國八十三年退休。民國八十六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圖書館成立「白先勇資料特藏室」,收錄一生作品的各國譯本、相關資料與手稿。
  白先勇是小說家、散文家、評論家、戲劇家,著作極豐,短篇小說集《寂寞的十七歲》、《臺北人》、《紐約客》,長篇小說《孽子》,散文集《驀然回首》、《明星咖啡館》、《第六隻手指》、《樹猶如此》,舞台劇劇本《遊園驚夢》、電影劇本《金大班的最後一夜》、《玉卿嫂》、《孤戀花》、《最後的貴族》等。兩岸均已出版《白先勇作品集》。關於白先勇文學創作的研究,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投入,人數眾多,面向多元,形成白先勇文學經典化現象。
  近年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和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,製作《青春版牡丹亭》巡迴兩岸、美國、歐洲,獲得廣大迴響。從「現代文學傳燈人」,成為「傳統戲曲傳教士」,目前致力撰寫父親白崇禧的傳記,本書為資料豐碩的圖文傳記。
目錄

上冊【戎馬生涯】
上冊序 【父親與民國】 
第一部 【北伐】
第二部 【蔣桂戰爭.建設廣西】
第三部 【抗戰】
第四部 【抗戰勝利.國共內戰】
下冊【台灣歲月】
下冊序 【台灣歲月】 
第五部 【台灣歲月】
第六部 【家族親情】
白崇禧將軍 年表
白崇禧將軍 勳章
後記



摘自下冊序
台灣歲月
  台灣對於父親也具有特殊意義。民國三十六年,台灣發生「二二八事件」,蔣中正派父親以國防部長名義赴台宣撫善後。父親於三月十七日抵台,停留兩個多星期。當時台灣已遭軍隊鎮壓,人民恐慌,人心惶惶。值此危疑震撼之際,父親首要工作在於止痛療傷,安定人心。父親立即發佈幾項重要措施:
  以國防部名義命令全省軍警情治單位停止濫殺,審判公開。有不少受刑人因父親這道命令,救回一命。參加過「二二八」的學生,不咎既往,並呼籲學生返校復學。父親曾公開演講,向青年學生喊話。父親在台兩個多星期間,由北至南,廣泛接觸並聆聽各界人士意見,回到南京,父親向蔣中正建議,撤換陳儀,撤職查辦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。
  「二二八事件」是台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,父親正是台灣歷史時刻的參與者。
  父親於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自海南島入台,用他自己的話說是「向歷史交代」,與中華民國共存亡。父親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、北伐、抗戰、國共內戰,他自己一生命運與民國息息相關,他選擇台灣做為他最後歸宿,正因為台灣是中華民國的所在地。最後他在台灣歸真,是死得其所。
  父親在台灣並未擔任要職,過了十七年平淡的日子。父親身為陸軍一級上將,此為終身職。在台時期,表面上享有一級上將的待遇,事實上暗地卻遭情治人員監控跟蹤。父親對此極為憤恚,曾密函蔣中正詰問原由。
  父親於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二日因心臟冠狀動脈梗塞逝世,享年七十三歲。關於父親死因,兩岸謠傳紛紛,有的至為荒謬。起因為一位在台退休的情治人員谷正文的一篇文章。谷自稱屬於監控小組成員,文中捏造故事,謂受蔣中正命令用藥酒毒害父親。此純屬無稽之談。父親逝世當日,七弟先敬看到父親遺容,平靜安詳,大概病發突然,沒有受到太大痛苦。父親喪禮舉行國葬儀式,蔣中正第一個前往祭悼。
  父親在台灣十七年,伏櫪處逆,他亦能淡泊自適,他曾為鄭成功祠天壇橫匾題「仰不愧天」四字,這也是他一生寫照。

內文1摘自下冊序/台灣歲月

台灣對於父親也具有特殊意義。民國三十六年,台灣發生「二二八事件」,蔣中正派父親以國防部長名義赴台宣撫善後。父親於三月十七日抵台,停留兩個多星期。當時台灣已遭軍隊鎮壓,人民恐慌,人心惶惶。值此危疑震撼之際,父親首要工作在於止痛療傷,安定人心。父親立即發佈幾項重要措施:

以國防部名義命令全省軍警情治單位停止濫殺,審判公開。有不少受刑人因父親這道命令,救回一命。參加過「二二八」的學生,不咎既往,並呼籲學生返校復學。父親曾公開演講,向青年學生喊話。父親在台兩個多星期間,由北至南,廣泛接觸並聆聽各界人士意見,回到南京,父親向蔣中正建議,撤換陳儀,撤職查辦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。

「二二八事件」是台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,父親正是台灣歷史時刻的參與者。

父親於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自海南島入台,用他自己的話說是「向歷史交代」,與中華民國共存亡。父親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、北伐、抗戰、國共內戰,他自己一生命運與民國息息相關,他選擇台灣做為他最後歸宿,正因為台灣是中華民國的所在地。最後他在台灣歸真,是死得其所。

父親在台灣並未擔任要職,過了十七年平淡的日子。父親身為陸軍一級上將,此為終身職。在台時期,表面上享有一級上將的待遇,事實上暗地卻遭情治人員監控跟蹤。父親對此極為憤恚,曾密函蔣中正詰問原由。

父親於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二日因心臟冠狀動脈梗塞逝世,享年七十三歲。關於父親死因,兩岸謠傳紛紛,有的至為荒謬。起因為一位在台退休的情治人員谷正文的一篇文章。谷自稱屬於監控小組成員,文中捏造故事,謂受蔣中正命令用藥酒毒害父親。此純屬無稽之談。父親逝世當日,七弟先敬看到父親遺容,平靜安詳,大概病發突然,沒有受到太大痛苦。父親喪禮舉行國葬儀式,蔣中正第一個前往祭悼。

父親在台灣十七年,伏櫪處逆,他亦能淡泊自適,他曾為鄭成功祠天壇橫匾題「仰不愧天」四字,這也是他一生寫照。

父親與民國:白崇禧將軍身影集(上下冊)※點我購買※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